5月18日,据简单辅助官网报道,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警方近日破获多起入室盗窃案件。令人吃惊的是,这几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,竟然是一名高三学生。经审讯警方发现,嫌疑人张同学在网吧接触到一种网络赌博游戏后,慢慢地深陷其中,等赌资输完后不得不走上盗窃的道路。
青少年沉迷网络极端案例 并非个例
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给自身带来的伤害的事件并非个例,也绝非偶然,早在几年前就已出现:
2001年5月中旬,一名12岁小学生在网吧泡了3天3夜,“饿了喝口水、困了伏在电脑桌上打盹”,通宵达旦地玩游戏,最终导致身体极度虚脱,几近死亡。
“临沂网戒心灵之家的博客”曾刊登《虚拟世界的真实杀戮》一文,文中讲述了一个男孩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自杀的案例: 2005年11月14日,安徽省庐江县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服用农药,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,两天后,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。对于胡彬自杀的原因,家人、老师和同学一致认为与胡彬沉迷网络游戏有很大关系。胡彬出事前,曾在当地一家网吧疯狂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,。直到胡彬在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竟然是:“有妖怪过来了。杀光!杀光!”
2012年4月,一名十三岁小学生从家里偷出300元钱在网吧玩电玩连续4天4夜,“由于网络游戏的强烈刺激和经典动魄的打斗,游戏者血压升高,心跳过快,加上过低疲劳,最后猝死网吧。”
据了解,作为中国第一款网游,《热血传奇》到如今已有十二周年的历史。据网友介绍,当时“所有装备完全靠自己打,所有等级都靠自己升。”经过《泡泡堂》、《跑跑卡丁车》、《QQ幻想》、《CF》、《魔兽世界》等网络游戏在中国市场不断发展、更新,曾经迷恋网络游戏的许多“80后”已经体会过网瘾带来的伤害。
可十几年后的今天,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的悲剧似乎还在持续上演,这在他们的成长中留下一个个深深的烙印。
5月14日,据荆楚网报道,十堰区某学校一名高二学生因沉迷网络游戏“英雄联盟”,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长,投入也越来越大,有一次,在手头拮据后,竟然准备将父亲价值30万的手表贱卖。
5月6日,据台州日报报道,曾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小白,因迷上“魔兽世界”,经常晚自习下课后翻墙去网吧通宵玩游戏,而在第二天课堂上睡觉,老师批评,他顶嘴,并且动手打老师,学校责令其退学。
2014年8月,由千龙网·中国首都网联合首都互联网协会日前发起的“上网状况与新媒介素养调查”显示:网络游戏占据孩子大量时间,有43%受访者每天在网游上花费半小时以上、网络游戏覆盖近9成的孩子,有约35%属于比较沉迷于网游的群体。
一则则未成年人因网瘾导致的极端案例和调查数据不断呈现出来,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青少年网瘾问题,为何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悲剧持续上演?
专家解析原因:孩子缺乏自控力
5月18日,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极盛,王教授在谈到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时说道:“追求新奇、有趣、生动的的东西是人普遍的心理现象,尤其是孩子,使用简单挂免费版玩网络游戏正好满足了孩子追求刺激的心理需要,所以不少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。”
“但是那些因为网瘾造成的悲剧,一方面跟孩子自身的控制力有关,因为对自己缺乏管控,导致沉迷网络过度现象的发生。另一方面,还跟孩子兴趣倾向性有关,这些孩子把网络游戏当成了生活唯一的追求,这便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价值观。”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面试专家、焦作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、焦作师专心理学副教授王国防,曾就大河网采访“青少年缘何沉迷网络”话题时表示,“当社会对青少年提出了更多、更高的要求,当升学、就业、家长期望等问题扑面而来时,青少年危机意识、生存意识明显增强。在这种背景下,网络具有报纸、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所没有的优势,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,同时调动了人的感觉、视觉、听觉等感官协同的活动能力,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青少年的自我满足心理和减压心理。于是,上网聊天、玩游戏、听音乐、看电影等便成为众多青少年业余休闲的主要方式,以致难以自拔。”
针对孩子网瘾问题,不少家长感到手足无措。对此,专家建议,必要时家长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,对孩子心理进行疏导,让有心理创伤的孩子解开心结;家长也要用积极的心态接纳孩子、对孩子进行心理调适,最终达到让孩子戒除网瘾的目的。
(来源:简单挂官方论坛 编辑:达芙妮)